1、中国进入新年代,同时也进入老龄化加剧阶段
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进入新年代的重大政治论断,报告中党中央对老龄工作十分看重和关切,需要新年代坚持在进步中保障和改变民生,在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不断获得新进展。这类都与老年生活活密不可分。
老年人在国家里的结构情况,会深刻影响经济、金融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每个方面。《中国2016年国民?济和社会进步统计公报》显示,国内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,占总人口16.7%;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,占总人口10.8%。对照国际通用标准,中国进入新年代的同时已进入老龄化加剧阶段,因此必然对包含金融服务在内的各方面产生要紧影响。
2、老年群体要紧新变化引发金融新需要
老年金融既是金融体系要紧组成部分,也是老龄产业核心,更是老年人新年代美好生活需要。
(一)新年代老年人要紧新变化
1.收入保障明显增强。至2017年,国内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已“十四连涨”,如全国最高的北京已达每月3770元。不少地方还进行军转干部、高师和当地物价等补贴,老年人退休金可观。
2.生活支配能力增强。多数老年人已过了子女教育负担期,除预防大病就诊开支外,其他总体开销不大;有的刚退休还在外兼职;有些则是改革开放后早期个人创业者,积蓄颇丰。不少老年人已不需要子女赡养费,自己可支配资金多,资金积累远超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,是“被啃老族”。
3.思想观念不断开放。目前多数老年人思想不保守,肯学习肯接触新事物,主动同意信息浪潮洗礼,会上网、QQ、微博微信,对商业银行新电子技术应用会积极尝试。
(二)新年代老年人已有全方位新金融需要
1.新金融常识学习需要:新年代新金融工具层出,老年人需要融入社会,有较强金融常识学习需要,如新型自助设施、手机银行用,理财入门知识,与防假防诈办法等。
2.理财新需要:据浙江建行现有55岁以上购买理财商品顾客占全量顾客结构剖析,其AUM值、个人存款、基金、贵金属、国债、银行理财项目、CTS、其他理财商品的日均余额占比分别为23.36%、23.05%、24.93%、14.21%、48.87%、24.64%、20.8%、25.16%,可见中老年顾客已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生力军,同时对收益率逐步敏锐,存款搬家已不鲜见。
3.管家式金融服务需要:55-70岁是家庭生活料理主力,上要照顾自己仍健在高龄爸爸妈妈,下要照料子女孙辈家,家庭生活平时所需资金多数经过他们之手;自己又有文化养老新需要,因此更需管家式金融服务。
(1)旅游休闲、医疗保健、文化娱乐等新需要增加,新型文化健康等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显现。
(2)养老需要趋多:新年代老年人对各种不同养老方法同意度提升,不再局限于居家养老,对到养老院、养老房地产养老、以房养老等都有新考虑,这会明显影响其相应金融需要。
(3)遗产管理需要:不少老年人已不再禁忌在生前进行财产分配、企业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公证、管理,这将是商业银行要紧服务延伸。
3、新年代老年金融再定位
老年人上述要紧新变化,也引起部分有先觉商业银行看重并开始试水,如民生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华夏银行、中信银行、上海银行、兴业银行等,从2010年以来都分别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专用借记卡、理财项目、综合金融服务商品、工作部门等。但综观整个中国银行业,拥有养老金代发业务、老年顾客庞大的大型商业银行,在推进老年人专用综合金融服务和商品仍不足,这需要对老年金融重新进行认识和定位。
(一)老年金融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
老人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进步普惠金融的内涵之一。在有着尊老敬老传统的中国拓展好老年金融服务,更容易打造起商业银行好口碑。商业银行要从政治、策略角度上予以看重,进而获得社会认同和支持,有益于创造好外部经营环境。
(二)老年金融是商业银行业务要紧组成部分
老年人金融需要多元化已贴近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各项服务内容,既有传统资金结算需要,也有理财、医疗、旅游、住房装修或以房养老模式等方面的综合筹资需要,与税务法律咨询、慈善基金监管与运作、企业或财产传承等。商业银行可作为一个商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开发。
(三)老年人是商业银行切入社区金融服务的有效纽带
与老年顾客打造好关系,可获得更为可观的顾客群体和有用信息。从顾客拓展角度看,能培育较稳定顾客群。老年顾客对社区信息知道全方位、准确、准时,商业银行可通过他们获得更多顾客有效信息,进一步深挖老人家庭成员及社区顾客各项金融业务。从贷款经营角度看,商业银行可通过老年顾客直接获得社区其他借贷顾客人品、资金实力、还款能力等综合信息,大大减少在放贷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顾客风险,提高营运管理能力。
(四)老年金融是商业银行收益新增长点
伴随国内有序推进贷存款利率市场化,商业银行靠传统存贷利差经营管理模式很难为继;而且资金高本钱化明显。伴随网络公司高收益率理财项目不断推出,资金分流重压进一步增大。商业银行需加快转型,不断寻挖新收益增长点。老年金融就是一个新蓝海,主要体目前:(1)商业银行借助老年顾客选择网络公司高收益商品的调适期,可继续吸存投资理财;(2)可获得各种代理业务手续费,但要尽可能普惠;(3)老年人家庭物资采购、文化养老等消费结算收入;(4)部分管家式综合金融服务收益等。 4、新年代商业银行深耕老年金融举措探索
(一)做优服务――满足老年人特点需要
1.服务功能方面。可依据老年人实质需要设置业务功能,如经老年人授权关闭异地通兑等业务功能,预防老年人被骗后账户资金被异地不法分子卷走。
2.服务环境方面。营业网点“无障碍通道”通畅;台阶提醒标志明确;营业大厅提供老人专项服务(如等候区环境布置、卫生设施对老年人开放)。
3.服务手段方面。要做到对老年人细心体贴。如配备老花镜等老年用品;大堂经理对老年人服务规范细致;各种单证尽量简洁、字体或签名栏放大;打造为老年顾客优先服务或上门办理业务的特殊机制等;对中高档老年顾客提供一对一综合金融服务。
(二)做全商品――革新特点老年金融商品
1.大型商业银行尽快发行老年顾客专用多功能养老金银行卡,使更多老年顾客受惠。
2.当令开发老年顾客专用理财商品。社会曾一度热议中国大妈投资黄金,说明老年人潜在投资需要旺盛。商业银行应借用自己优势拓展老年金融服务,如账户金银交易、实物金购买收购,给予老年人更多点差打折。可考虑设计突出本金安全、收益高启、时间点衔接紧密滚动发行等理财项目。
3.积极设计老年顾客特点信贷商品。比如以房养老“倒按揭”,肯定额度的旅游消费信用贷款,老年人联手子女一同创业贷款等。伴随老年人寿命总体延长,有关申办条件、担保条件对老年人也可适合放宽。
4.积极提供老年顾客专用综合金融服务策略。可集投资咨询、医保、健康管理、法律顾问、财产保障、信托服务、旅游休闲、文化养老、遗产管理等多?专用服务于一体,可依据老年顾客不同金筹资产值,在网点、综合性支行、分行私人银行推行分层服务。
(三)做通途径――塑造养老综合服务平台
1.电子途径服务自动化可应人而变。商业银行可将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、自助设施等电子途径服务,设计成依据顾客信息自动辨别,如果是老年顾客,则有关显示内容字体放大、内容简化。在老年人初始同意应用电子途径时,银行顾客经理耐心帮教帮会。
2.借用轻型网点提高社区金融服务。商业银行可将网点轻型化或将自助银行改导致有人驻点,借助晚间服务、厅堂现场沙龙等形式,更紧密切入老年顾客日常。
(四)做新文化――打造尊老服务文化,搭建老年生活平台
1.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考虑开辟专门场地,为社区老人文化娱乐、学习交友、照顾孙辈等提供便捷,既帮助老人解除晚年孤寂,又解决实质困难。
2.借势社区。对社区老年活动室进行冠名资助,当令拓展金融讲座,也可通过社区组织主题活动,广泛发动老人参与,凸显金融服务进社区特点。
3.组织本行党员、年轻人志愿者,与社区高龄老年顾客结对服务,积极打造尊老服务文化。
4.可联动各小区物业,组织本行职员主动进入各小区拓展金融常识宣讲,聘请部分热心老年顾客为本行业务联络员、信息采集员、行风监督员,彰显老年顾客晚年生活价值。